下面哪个公社送了豆腐,那就给四爷做鲫鱼炖豆腐。送了粉条来,搭上兔肉,把兔肉剁成沫,炒个蚂蚁上树。
给三个小的提供的补贴也不一样了,会给烙杂粮饼子,里面混着芝麻花椒叶和盐,又用肉汤和面,这就很香了。烙好,一人给三十个,一天吃一个饼子,再给十个咸鸡蛋!
金大发家得大孙女金巧在三月跟钱小娥介绍的那个小伙子叫江洪的结婚了,还是新婚夫妻。没啥文化,但真是个好好脾气。
桐桐找了老朱,朱从军,他就是管人事的。把金巧安排在了育儿所,照看孩子!
带孩子其实很累,这个吃了那个吃,也是一刻不得闲!但是金大发家很感激,当过农民的就知道,只要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这就是最好的活。
要是还能贴补点伙食,不至于挨饿,那就是掉到福窝窝里了。
他们给孩子说:“你叔你婶肯定有私心,将来他们的孙子孙女少不了送去,有你看着,他们放心!但是咱受了实惠了。你就是有了孩子,顺便还能带孩子,你说上哪找这个活去?不得闲,但不是重活。谁现在能闲着?那可真是重差事。”
金巧记这个好,育儿所已经有送孩子的了。现在育儿嫂就有十三个人,还有个专门给热奶熬粥的大娘。她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都不得闲,吃饭都是换班吃的。但每天上班之前,顺路都放一筐子剁好的野菜,“婶儿,在门口放着呢。”
江洪每天回家弄一捆子野菜,喂家里的鸡,也顺带把自己的给带上,金巧早起捎带来,不停就走了。
桐桐喂了鸡,把筐子还放在门口。有时候家里做了好饭,或是给放一碗到筐子里,或是家里有点啥,给他们拿点啥。
反正就是真的不算是关系很远的侄女,因为在一个单位上,便这么亲密的走动起来。
金顺两口子得闲了,弄一车柴就给送来了,给他闺女卸一半,给自家这边卸一半。金巧妈,就是那个当初送了十个鸡蛋的何竹英,每次来都问:“小如跟两个媳妇要是生了,可千万要告诉我一声,当奶了,得看看。”
帮着安置金巧,这事还当初的人情。可对方因为这个安排,又觉得欠了自家的人情。就这么逐渐逐渐的走动的更亲密了。
桐桐一再说:“太远了,不折腾!啥时候来碰上了,啥时候见是一样的。”
“小如的月份最大吧?”
是!小如的月份大,大概得在六月生。
“哎哟!这个孩子好福气!六月刚收了麦,这是一辈子不愁吃穿的孩子。”
为啥这么说呢?
农村有句话说:跟着碾子过个年。
碾子是用来碾麦子的,用于小麦脱壳碾碎。
春上最难熬,青黄不接!秋粮在过冬之后差不多吃完了,夏粮还没有成熟,这个时节,往往粮食接不上。一天一天的熬着,只等着小麦成熟。
一收割,饿了太长时间的人,最想做的就是美美的吃顿饱饭!这又是细粮,只吃细粮还能吃饱的日子,一年中只有麦收之后。
在秋粮基本都是粗粮杂粮的情况下,秋收也不能跟夏收比。
所以,对方恭维,这个孩子是个有福气的。
这个有福气的孩子生在六月初八!一到六月,桐桐就去看望了一次,一看那肚子,就大致知道啥时候生。
因此,她提前请了三天假,也叫小如请假了。
请假的当天晚上,天还没黑,发动了。自从医院叫金镇拉回去等着办后事之后,小如就不信县医院的大夫了,再加上有会接生的,她想请对方来接生。
桐桐跟羊接生过,因此,以打下手的姿态留在房间里,她给这里揉揉那里按按,晚上八点,天彻底黑透了,母亲没受多少磨难,孩子降生了,是个小子!
小如看着四只健全,哪哪都好的孩子就哭:这么小,我真的能养吗?
桐桐请了三天假的原因就是告诉新手父母,这个孩子该怎么伺弄。刚开始没奶,四爷从农场买的奶,这个面子还是有的,天天早上就亲自送来。
金福和金禄都带着媳妇来了,孕妇不能见产妇,很多地方有这个讲究。桐桐也觉得不要给没生过的去说生产过程,会害怕的!所以,不见就不见。
牡丹给带了一身棉衣服,大一些,今年冬天就能穿。润叶给做了一个百纳包被,夹的,里面的棉花会比较少,适合现在给孩子盖,也适合秋天包着孩子。
小如摸了摸,只说好。金禄抱了孩子,塞给大姐一张布票,什么也没说。
桐桐看了看,没言语!百纳就是各种小布片拼起来的,夹的就是用两把棉花的意思,但大面上过得去,实用就行!
可既然如此,在知道润叶把她妈接来伺候她之后,她也大张旗鼓的上门,把给孩子准备的,给润叶补身体的都摆在面上早早送去了:“知道亲家母来伺候了,那我就放心了!牡丹没有润叶的福气,第一个孩子我少不得照顾。一边是小如,一边是牡丹,幸亏有亲家母,可该叫人怎么感谢才好……”
润叶觉得很有面子,大家都觉得润叶真是好大的福气,金禄却在背后白了润叶一眼:你啥时候才能反应过来,面子和里子永远都不可能等同。你要是只挂着面子情,那你得来的都是面子,也只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