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为他靠近皇帝的特殊身份,自他踏入阳明书院,这里的气氛就好像变了似的。
他虽没有身着华丽服装,但人们会因为他的权位而自动给他套上一层光环,让人看着就忍不住要心生敬畏。
王阳明也是事先不知,在身边人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天地君亲师,君在师前。
何廷仁身形端正,袖口里圣旨露出,两手横拉,威严一声,“亲封新建伯、应天巡抚王守仁,接旨。”
圣旨?!
所有人面色都有改变。
王阳明也正了正面容,没有任何犹豫的跪了下去。
“臣,王守仁,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江南之地,素称人文渊薮,近闻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卓越之才,励精图治,于江南之地广施教化,振兴文脉,开蒙启智,成效卓著,百姓得以沐浴德化,士林风气焕然一新,实为国家之栋梁,社稷之砥柱。
兹者,王守仁推广圣贤之道,弘彰孔孟遗教,其志坚毅,其行笃实,令我朝文教事业蒸蒸日上,民心归附,国泰民安。鉴其功绩,朕心甚慰,特颁恩诏,加封少保,赐封柱国,以示表彰,望尔珍此殊荣,续展宏图。普宣教化于天下,使之化雨春风,润泽万方,以期人伦和谐,国力昌盛,永固江山社稷之基。钦此!”
“老师,接旨吧。”
“臣王守仁,谢皇上厚赐之恩!”当着这么多人领这道旨意,令他内心既震动又感佩,接着他叩了一个头,大声念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何廷仁转身。
而台下千人学子也诚心拜服,皇帝这样封赏王守仁,就是对他们这些人、他们所求的道的奖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南京
轻徭薄赋,大兴文教,任贤用能,鼓励农桑。
有这么几条政策下去,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一下子便平静下来了。
朱厚照作为皇帝也能感受到,就是上来的奏疏数量虽然还是那些,但大事一下子少了很多。
于是在顾人仪上任半年之后,他最终还是开始了当初和顾佐的约定——下江南。
这是自正德十二年、十七年之后,皇帝第三次下江南。
尤记得十二年时,他初次抵达南京皇宫,还吩咐过要将宫城仔细维护好,以备他再次驾临。
这样,南京皇宫在正德朝终于重获生机。
眼下已经是十月了,这个季节南下,那肯定是要在南京过年了,冬季太冷,出行毕竟不便。
也因此,此次南下的准备也十分充分。
首先就是人数众多。
考虑到要在南京过年,所以皇帝还把自己的老母亲张太后也一起带上。
张太后可是个长寿人,历史上他一直到嘉靖二十年才去世,而且嘉靖皇帝对待她并不十分热络,就在这种状态下还能熬过七十,这也不是寻常人物了。
现在皇帝是她的亲儿子,而且国家形势大好,膝下还有那么多孙子孙女,她状态是更加的好了,虽然已经五十八岁,但慈眉善目,脸色红润,吉祥着呢。
现在朱厚照用顾人仪,恢复传统儒生概念里的治国之法,所以说他也把张太后带着,正好显现一个仁君孝子的样子。
说到底其实也就这么回事。
此外,皇帝还将自己的宠妃一股脑全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