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到现在也一样,日本人写出那本《日本人可以说不》是1989年,最顶点。后来呢,全是废宅。
所以百姓的情绪、自信和国家的强盛与否直接相关,
现在京师之中忽闻万里之外的捷报,读书人自然是一下子便振奋起来。
不过年轻人多少带些轻浮,大抵是要经过岁月沉淀的老人,才更能体会到何为强盛二字。
张璁看着老人家开心的如孩子一般,
他展书泼墨,
厚重的毛笔,落下就是一首:
神州几离合,山河又重归,万里奉王命,杀尽百万兵!
这首诗杀气太重。
张璁心说,这也就是个老人家,若真是少年郎,怕是得弃笔从戎,收取关山五十州了!
而这边是写,那边会馆中,还有人念辛弃疾的词,说什么‘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都疯了,都疯了。
……
宫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厚照是第一次迎着奏报快步走出乾清宫,风吹着他的龙袍衣角向后,后方则是一帮老臣,个别腿脚不好的人还要扶持,一步不敢停的跟上皇帝。
一行人匆匆忙忙,声势不小。
待皇帝走到大理石台阶之上时,身穿戎装的大明士兵腿弯跪地,双手举过头顶。
朱厚照一把拿过奏报,唰一下翻开之后,快速扫过几眼,一经确定,他心中的激动便再也抑制不住,单手举着捷报转身面向自己的臣子,
“大明江山永在,日月山河永在!!”
天子气度
“大明江山永在,日月山河永在!”
皇帝在胜利面前意气风发,臣子们感同身受,不约而同的跪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惜这里人不齐。
“传旨,京中四品以上官员明日午后入宫!”
虽说并没有真正的复套成功,照理似乎不必如此激动?
其实不然,与花马池一战相比,这次是明朝的将领率兵突入草原而后取胜!
一个中原王朝能够组织起这样规模的军队,在那种地方打赢一场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从来也没有听谁说盛世是在家门口把敌人打跑就叫盛世的。
这其中,是有巨大差别的。
自弘治十一年至今,他不可谓是不努力,这么长时间过去,这么多的心血耗费,现在虽然还不能比本朝初年时的军威之盛。
但至少他可以组织起两万精锐骑兵,可以在武将之中找到合格的将领统帅他们!可以有勇气在草原之上面对鞑靼骑兵!
有这样一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