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了解,他的造诣也相当的深,他回答的问题从美国总统到国家主席,跨度之大,牵扯到的面之宽,让人不得不折服。
今天论坛的主角,两人一老一少,各自都是体制内的精英。
从名气、资历上比,陈京和李克波自然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从知识面、实际工作经验,思维的开阔度等等方面,陈京丝毫不逊于李克波,甚至隐隐还要过一些。
李克波一连问了陈京十二个问题,陈京也就来了一个十二连答,一方攻得猛,一方守得严。而且对陈京来说,他还不是一味的防守,而是守中有攻,双方有时候是近身缠斗。
李克波很聪明,想利用陈京实际经验的不足。
而恰恰,陈京在这方面却不是短板。
而且在政府职能和施政方面,陈京做了许多干部都不敢做的尝试。
陈京倡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充分调动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用全新的方式去了解民意,尊重民意,了解老百姓对政府政策的意见和看法,这一些在陈京的谈话中都有例举,而且很有说服力,让人信服。
最激动的还数现场的记者。
这一次会议很早就炒作今天这场激辩。
但是,有些记者心中还打鼓,不知道今天究竟是否精彩。
如果前面渲染得足,到头来一场讨论并不精彩,那么今年的论坛报道,有些人押宝就押错了,这对靠新闻生存的记者来说,是失败!
而黄海卫视的主持人乔青莲今天也是超水平发挥。
她始终控制着论坛的节奏。
保持整个讨论的流畅又不失精彩。
而且她见缝插针的一些话,也很好的充当了双方短兵相接过程中的润滑剂,场面一直很激烈,但却不会失控,这一期节目的录制,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一天的讨论结束了,陈京和李克波两人共同奉献了今天的精彩。
讨论会结束以后,记者们久久不愿散去。
他们翘首以盼等待着今天论坛新闻中心召开的例行发布会。
有些记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向陈京和李克波提问了。
每个记者几乎都准备了十个以上的问题,他们希望借提问的机会,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亮点出来。
最好是有独家新闻出炉,如果那样,真就相当精彩了!
可惜,他们所有的准备都是徒劳的。
今天论坛的两个主要的当事人都没有出席发布会,均已身体疲劳为由回到了各自下榻的酒店休息。
其实,两人哪里能够休息得安分?
两人的电话在讨论会结束以后,差不都就要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