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系统的学习,现在打基础是重点!”
“什么打基础,现在系统的学习是重点!”
得亏黄胜利和郑达有意克制了吵架时的音量,秦淮又已经习惯他们两个人每天过来先吵一架,根本没怎么注意听在远处挑螃蟹。
不然以上对话被秦淮听到了,他估计会以为是自己的学习进度太慢,被两位师傅一起逐出师门,互相都不想教自己了。
虽然他也没进过师门。
最终,在黄胜利的大放水之下,郑达不情不愿地吵赢了今天这一架,拿到教学资格。
一个星期没有拿到过教学资格,突然一下再次当上教学老师,要说郑达不激动那是假的。
郑达激动得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第1句词是什么来着?
“小秦,我们先来挑螃蟹,这个螃蟹要……已经挑好了是吧。”
第1句词就错了。
“那么现在我们来处理虾肉和蟹肉,让我看看…这个也处理好了是吧。”
第2句词也错了,郑达和黄胜利吵架前吃了一碗面,耽误了一些时间,吵架的时间又有点长,秦淮已经自觉把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郑达紧张地抿了抿嘴:“那我们开始制作馅料,蟹黄烧麦最重要的是馅料的搭配和调味。”
“我记得你看过《随园食单》,那上面对螃蟹就有很精准的描述: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螃蟹就是这样的食材,自身味道浓重的食物就适合单独食用,才能最好的挥他们原本的味道,如果加入过多浓墨重彩的配菜,就会喧宾夺主。”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创意菜看起来花里胡哨,吃起来最一般的缘故。做菜并不是食材调料越多越好,有的时候不能做加法得做减法。”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食物就必须单独烹饪。如果是这样的话,蟹黄烧麦里就不会有虾肉,全部都是蟹肉。自身味道鲜明浓重的食物上都有很明显的缺点,比如说蟹黄有腥味,它的鲜伴随着腥。”
“我们厨师所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在保留其本味和鲜美的情况下去掉腥味,在这种情况下来考虑食材的搭配。”
郑达这一段开场白讲下来,让秦淮瞬间对他刮目相看。
这还是郑达吗?这满满的理论知识,这完美的口才表达,这引今据典,这言约理辨。
这网课没白看呐。
真的有用!
就在秦淮对郑达投以敬佩的目光的时候,郑达自豪地挺直腰杆子,斜眼看了黄胜利一眼,眼里满是得意。
然后郑达动了,开始沉默地做蟹黄烧麦。
手上的动作无可挑剔,嘴上的沉默让人扶额。
秦淮&黄胜利:……
你准备了一个星期,就准备了这点词儿啊?
算了,至少词不错,有进步。
秦淮开始看郑达做蟹黄烧麦。
秦淮每天都看。
这段时间秦淮剥虾剥蟹练基本功的时候,经常边练边看郑达做蟹黄烧麦。
郑达每天都会做两笼,量不多,勉强够后厨厨师每人分一个。他自己也吃,报仇雪恨般的吃,经常边吃边怨念地看着秦淮跟着黄胜利练基本功。
今天不一样,今天是秦淮跟着他学。
郑达做蟹黄烧麦都做得格外有劲。
这段时间做的多,郑达做蟹黄烧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犹豫和尝试,拌馅调味全都一气呵成。当然,也没有搞什么花活,花活这种东西不适合郑达朴实的做点心风格。
郑达做,秦淮看。
一批蟹黄烧麦包好,上笼蒸,秦淮知道,到他做蟹黄烧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