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曲子,应该就是白乐天写的《长恨歌》吧?
为什么……要让他看到这些?
鬼、骊山……骊山古迹……
山海镜……
撑在头两侧的指尖恨不得都刺进头骨皮肉里,要把在里面翻搅的东西狠狠抽出来。姜遗光已经痛得跪都跪不住了,浑身发抖,咬着牙坐在地上,慢慢往后挪。
蒙坚说过,古迹,不能进去……
进来的那些人全死了。
蒙坚那一次也听到了乐声,但是他侥幸离开了。
是因为听到了乐声,才死去的吗?
这些歌舞,不是给活人看的!
他不能再看了,要赶紧离开!
长恨歌,长恨歌的最末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如此长久的恨,直到百年千年也不能磨灭的怨念吗?
这样的怨念,一直笼罩在骊山行宫上,只要有人闯入,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让那人切身体会它的怨念。
是谁的怨念?
杨贵妃?唐明皇?还是死在安史之乱中的某一个?
是谁?
不,都不是。
长恨歌,恨的又何止一个?
那些人忧愁地望着他,和方才的笑声一比,多了许多哀怨哭泣。好像能透过他们,看到一个繁盛的王朝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弱,可那又不是和一间房子轰然倒塌一样迅速衰败,而是一点点的没落下去。
所有人都能感到那股逼近的死气,可却无法逃离,无力阻止,只能看着必然的命运不断接近、再接近。
姜遗光也一样。
他也感到了那股扑面而来的庞大的死气,他有一种预感,等这支唱诵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曲子唱完,他就会和曲中的大唐一样,陷入新的绝境。
一想到这儿他便努力动弹着勉强去翻山海镜,可不论是袖袋、包裹还是衣襟中,山海镜都不见踪影。
奇怪,山海镜去哪儿了?
在哪里?
他把它丢了吗?
姜遗光抬起头寻找山海镜的踪影,眼前一片奇异的光连闪,眨了好几下眼睛才看清面前事物。
山海镜就摆在手边,不过一两步的距离,闪着金光。
他伸出手,一点点往前挪,终于握住了镜子,照向自己。
如同一盆冰当头浇下,疼痛因为冷意麻木骤然驱散。姜遗光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一抬头发现,四周景象不一样了。
池亭台阁,筑山穿林,正中一间巍峨宫殿,正中牌匾光耀辉煌。周边湖水环绕三面,有女子乘小舟湖中采莲。其后,数座宫殿隐隐从山谷中探出一角。
眼前这里是——华清宫!
姜遗光有些吃惊,回头望去,果真在远处山间看到了刚才还踏入大门的望京楼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