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舅将所有的信息一汇总,有了结论:嗯,看来这位高人也不是真的一无所求。
有需求好哇,只要她有需求,那么他们这些外人就有机会。
阿舅一番思索,便有了主意。
他开始给安妮送礼,并且送来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表示听闻安先生才学渊博,想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安先生学习。
对于“求学”的孩子,安妮当然不会拒绝。
就是阿蒙,早已猜到了阿舅的真正意图,也不好拦阻,只能在心里暗骂一句“老狐狸”!
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表弟表妹成了安先生的学生。
阿蒙:……
老子这就娶亲,来年就生孩子,后年就把孩子送去给安先生当学生!
阿蒙和阿舅暗地里你争我斗,安妮全都不管,她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
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没有上来就教授孩子们《太公家教》(唐宋时的蒙学),而是先教孩子们学习雅言(也就是官话),教他们算数,简单的生活小知识等等等等。
安妮的教书事业开始步入正轨,而安家似乎陷入了麻烦之中。
本以为这科必中的安浩亭,许是被家中琐事拖累,又许是运气不好,竟在今年秋闱之时,名落孙山……
第1559章请叫我安先生(二十一)
其实,安浩亭今年也才十八岁,就算这科不中,也没什么。
但,安家有个同样少年风光的安父啊。
安浩亭和安父何其相似: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
可惜,安父的科举之路在“秀才”这一关上止步不前。
随后的几次乡试,更是接连失败,直接让安家从小富之家变成了赤贫。
对于那段过往,哪怕过去了十多年,严氏也记忆深刻。
孙子的失利,让她瞬间想到了安父。
她怕!
她怕啊,她怕孙子跟儿子一样,都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安家已经被安父拖垮过一次,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安定生活,严氏不想孙子再重复安父的悲剧。
哦不,不对,他们安家也没了安定的生活。
自从安霓婷那个贱人回来后,他们安家就似是走了霉运。
平白无故的,安家背了两千两银子的债。
两千两啊,把他们阖家卖了都不值这个钱。
最要命的事,那小贱人跑了,居然就真的不管家里了,一两银子都没有再给家里送来。
她不送银子来,家里人怎么活?
一家人要吃穿嚼用,浩哥儿要读书,还有她也上了年纪,需要吃些滋补品……